创业导师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 被表彰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 最新动态 - 广州市睿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 人才招聘  
内容:创业导师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 被表彰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创业导师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 被表彰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发布时间:2010-08-30 10:16:59   点击量:4497

  2010年8月30日天河区石牌街道党委书记和街道办主任专程到华南师范大学送来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被表彰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奖牌。我校天河区宣传部部长黄彪、天河区妇联主席庞红瑶及副主席肖琰、石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富国及街道办副主任陈云娟、华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蔡乃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莉、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科长陈海静等专程到华南师范大学教职工宿舍区,送来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被表彰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奖牌。
  这个奖项是在第17个“国际家庭日”(2010年5月15日),由中宣部、民政部、广电部、国家教委、公安部、司法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国家体委、国家环保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18个部委联合发出表彰1000个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说:“目前我国大约有3.74亿个家庭。受表彰的五好文明家庭是和谐家庭建设的新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和谐社会建设在家庭领域的崭新成果。对于弘扬新风、传承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相互关爱、家家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是在全国所有家庭中开展的以“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为内容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秦兆年和刘达莲夫妇家庭的主要事迹:
  秦兆年(76岁)和夫人刘达莲(77岁)都是1950年报名抗美援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当时秦只有16岁,刘17岁,是党和军队这所大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才。秦在军队工作36年,1986年底经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特批,按人才引进,52岁转业(当时在军械工程学院任金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副师级待遇,是全国知名电教专家)到华南师范大学(套副厅级)任电教系副主任,主抓教学工作。刘达莲调华南师范大学电教系任应用室副主任,负责全校电化教学的应用工作。1995年两人年过花甲退休,继续从事教学与科研,无偿服务社会,15年来做出了突出贡献。
  1、坚持15年科教支农、智力扶贫
  家庭成员关心国家大事,坚持阅报与收看新闻联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钻研技术,为了便于进行公益活动,1995年退休后,就与子孙分居生活。 15年坚持做志愿者(义工)服务,是我省的先进典型, 2005年夫妻“科教支农、智力扶贫”10年的先进事迹(8次赴西部地区、30多次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教帮扶),入选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3名成员(“抗击非典”英雄钟南山院士、“烈士英模”冯尚益和秦兆年夫妇),讲题是:“共产党员永远没有退休的那一天”,先后在省地市县报告30多场次。华南师范大学专门设立[专家学者库模版]秦兆年资料库,宣扬他们的事迹和成果,引导青少年怎样生活?怎样成长、成才?怎样做人?网页共分为八个栏目:(1)、时代先锋夕阳更红;(2)、科教战线常青树;(3)、自学成才的电教专家;(4)、青年师生的良师益友;(5)、农民知己扶贫教授;(6)、50年如一日的老雷锋;(7)、老年夫妻乐奉献,献完花甲献古稀;(8)、笑对人生的幸福老人。网址:http//lib.scnu.edu.cn/qinzaonian/main.asp。
  2、自费科研结硕果
  家庭成员热爱教学与科技事业,夫妇二人1995年退休后,为了占领科技前沿,坚持科技创新,但条件变了,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助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他们克服了人员、场地、资金等各种困难,在全家支持下,1995年用积蓄的退休金投入10多万元(当时为老两口2年的工资收入)购买现代电脑多媒体设备、照像机、摄像机、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等,就把家里当作科研基地,客厅成为“光动媒”新技术的展示厅,为校内外师生、外宾讲解展示达数百场次(如我国著名电教专家、西北师大终身教授88岁高龄的南国农先生,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部陈庆贵主任,福建幻灯制片厂衣离军厂长,马来西亚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香港嘉里郭氏基金会及广州10多所高校师生等);饭厅成为培训师生掌握光动媒新技术的会议厅;书房成为“光动媒”新技术研究室和教材制作间,先后刻制光盘、打印动画图片等近万件赠送各地,提高了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还有一间是书画室;楼下层的储物间成为导学式立体化教材的展示室及老中青志愿者服务队储物间。15年里先后创新出13项成果,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多项获奖,后来综合为“光动媒”特色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成果2005年入选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2008年底入选广东省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览会。他们将这些成果无偿奉献社会,先后10次赴西部地区,40多次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进行帮扶,总计进行各种义务讲座、培训达600多场次,听讲者达6万余人。他们科学养老,积极养老、服务养老的经验,2002年曾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召开的全国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2004、2005、2008年3次特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清华大学召开的全国老年人才开发大会,并做大会发言:“老年夫妻同奉献,科教兴国创佳绩”、“ 老年夫妻乐奉献,献完花甲献古稀”、“老有所为,科学发展”,受到大会称赞。
  3、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心子女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先后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与时俱进地编制《青少年成才》综合素质教育软件[公民道德建设]、[荣辱观]、[做人与育人]等15张光盘,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
  这些软件定为[社会公益版]奉献社会,先后捐赠光盘、资料等1万余件套,并开展“光动媒”技术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军营】公益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广东省原关工委主任方苞和新任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的好评。方苞主任在阳春市听完秦教授讲课后说:“今天秦教授夫妇,为了培养年青这一代,他们尽心尽力,想了很多办法,创造了“光动媒”新科技,他们把这一套传授给各学校。老师们听了课,回去可以教。更重要的我想通过这次培训,引起同学们对学科技的兴趣,一生会受益无穷,而且对国家贡献也就大了,这是我们省关工委为什么要支持这件事,目的就在这里。我们秦教授为什么不仅自己没有所得,还把自己的收入拿出来送给大家,为什么?目的也在这里”。2008年7月1日广东省新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帼英、副主任许德立等听了秦兆年汇报志愿服务及“光动媒”新科技情况,次日专门发了《会议纪要》2008年第四期,纪要中写道:“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推广“光动媒”教学技术,对提高贫困地区多媒体教学水平,改善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手段,拓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域,都具有显见的意义。特别是秦兆年夫妇13年科普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家中人人会用电脑,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教育后代,如:2007年是老俩口结婚50年“金婚年”,全家欢聚一堂,用电脑多媒体投影播放50年夫妻和谐相处“10个一同”PPT课件(同参军、同到军校、同毕业留校任教、同调华师、同搞科技创新、同编写论著、同扶贫支农、同关心青少年成长、同娱乐、同保健,笑对人生),教育后代学会生活、学会成长、成才、学会做人。因此,家庭和睦,子女都支持老人进行公益活动,常说:“只要二老做志愿者干的开心,我们坚决支持你们。”平时家里尊老敬老孝老成风,每周休息日,儿女都买菜回来,并下厨做饭,让二老吃上可口的饭菜。刘达莲身体欠佳,退休后两次病危住院,儿子立即从河北石家庄赶来看护,白天、夜晚儿女们轮流值班,精心护理达半月之久,同病房的人和医护人员都称赞说:“这两个大小伙子,照料妈妈这样细心耐心真很少见。”。  
  4、组建并带领志愿者(义工)团队服务社会
  1995年刚退休就组建“爱生助青”义务导学团,把老年志愿者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相结合,开展“三下乡”等活动;2002年在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组建 “科教支农、智力扶贫” 老专家服务团,把具有高级职称的退离休的老专家教授组织起来进行义务支农服务;2006年组建“老中青志愿者服务队”,把在职人员也动员起来,号召要人人献爱心,现广州有1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也参加该队活动;2009年省老科联组建“老专家科学报告团”委任秦兆年为团长,这些团队都做了大量服务社会工作。
  1995至2010年的15年里,报刊、电视台对团队和夫妇二人的事迹做了130多次报道,《广西教育报》以“教研不忘国情---访电教专家秦兆年教授”为题、《广州老园丁》以“退休教师的楷模——秦兆年”为题、《老人天地》以“做电化教育事业的铺路石” 为题、《南方日报》以“全省340万党员的楷模---为民尽责彰显党员先进性”为题、《羊城晚报》以“科教支农带出专家下乡团” 为题、《南方月刊》以“科教战线常青松” 为题、《今日科苑》以“捧着一颗心来---记广东省老科联副会长秦兆年” 为题、《南方月刊》以“老科研”退休没有时间表为题、《志愿者》杂志以“志愿者常青树---秦兆年”为题做了报道。他们先后荣获省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广州十佳科普志愿者、义工之星、十大杰出志愿者和区科普模范家庭、文明家庭等奖励30多次。
  5、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成效显著
  他们组建了老中青三结合科研组,进行传帮带,先后有四个科研项目批准立项(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1个),获经费10多万元, “光动媒”特色项目是他们研发出来的,而他们甘当 “铺路石”把科研立项的第一人让给他们的学生邱文祥副教授。他们的专利成果,有的公司出资30多万元要买去发财,都被谢绝,表示要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当前大学生上就业困难,二老无偿将专利技术传授给未就业的吴庆文等四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成立了[社会企业]---“光动媒”特色教育资源开发睿风有限公司,该企业宗旨是生产、教学、科研、经销、服务、培训、公益一条龙,入驻“中国大学生创业园海珠园区孵化基地”,广东省科技厅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15万元。由于该项目有特色,不仅可在国内普及推广,还可推向海外,2010年3月11日应邀入驻“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并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30万元。两位老人还帮助华南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耿明奎及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大学生龚翠钻等7人,申报全国青少年创业基金项目,入选南部赛区前10名,获奖金5千元。指导华师在读07级大学生胡亮萍等同学申报迎亚运项目---[迎接亚运,低碳生活]科普活动,在125个申报项目中,以十佳优秀项目入选,获奖金1万元及亚运会志愿服务队服20套。指导08级在读大学生王剑锋等7名同学参加2010年广东省挑战杯大赛,在7000多个项目争夺中,获得“银奖”。他们夫妇二人几乎把所有的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都用于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从1995-2010年共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30项,参加人数近百人次。
  6、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他们生活俭朴,平易近人,特别关心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秦兆年老师有高级职称,享受副厅级待遇(在军队是副师级)仍坚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现在用的书桌、椅和书架等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他们到贫困地区帮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献爱心。坚持20多年对特殊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出版聋人发音训练与启智数学教育投影软件,在特教学校使用,受到师生欢迎。对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践行,2007年12月26日获国家专利的成果---“光动媒”电视展示系统,较小的教室用电视机即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用此技术设备,一个教室就能节约上万元,为促进教育公平做了一件好事。这项技术还使中小学原有投影器重获新生(一个县有投影器2千台左右),推广此项技术,可使广东省20万台投影器设备复活,价值上亿元(每台按5百元计价),全国就节约资金达数十亿元(此设备现大都束之高阁)。现在与省科普信息中心合作编制国内首创的《节能减排》动画图册和益智动画拼图等,以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到贫困地区支教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旅途劳累,住处有时既无自来水,又无洗手间,窗户是塑料薄膜加木条,夜间要打着手电到50米外的小山坡下如厕。没有餐厅就在当地老师家里搭伙。有两次在扶贫途中,由于过度劳累,刘达莲突然生病,立即用车送往医院抡救,病稍好,她又投入扶贫服务,令被帮扶单位和群众十分感动。15年里收到锦旗、牌匾等10多件,上写:“科教扶贫,功炳千秋”、“教诲难忘,爱洒山区”、“创新的教学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践行荣辱观的先行者,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等。
  7、牢记宗旨意识,全心服务人民
  二位老人为什么这样做呢?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无论是年青还是古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不变。华南师范大学为什么在网页里设立“50年如一日的老雷锋”的栏目?因为秦兆年16岁参军,在军队服务36年,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先后荣获立功、嘉奖、五好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等各种奖励20多次;报刊、电视媒体报道20多次。如参军后,由于勤学苦练军事技术,并乐于助人,1953年就荣立三等功;1958年带领金工教研组的教职工和学生,认真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做出了突出贡献,金工教研组荣立集体三等功,秦兆年个人荣立三等功,为此,1958年《军械杂志》以“秦兆年同志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为题做了专访报道。之后,在电化教学中又做出突出成绩,1979年4月25日中央电视台在晚七时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秦兆年的电教新技术,同年5月15日河北省电视台重播了该节目,从此,各地邀请讲学不断,至1986年底先后在20多个省、市讲学、培训达200多场次,听讲者达2万余人,全是义务讲学, 1980年《解放军报》以“丹心谱”为题、1981年《学科学报》以“一束闪亮的光” 为题、1982年《解放军报》以“一个坚持勤俭办学的教研室”为题、1984年《电化教育》以“坚实的足迹---专访军械工程学院金工教研室主任秦兆年”为题做了专访报道。
  8、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许多人见到二位老人整天忙碌,好心地劝说:“你们退休后都奉献十多年了,该休息了!”他们谦虚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想一想和我们一起抗美援朝参军战友,有的已牺牲在朝鲜战场几十年了;想一想有许多贫困地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帮扶;近几年国家遭受地震、水灾、旱灾……,我们怎能拿着退休金在家里吃活养老呢?”,表示要继续努力,做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合作伙伴